需要其他人的举荐。举荐、举孝廉等等这些制度,基本上都需要有人举荐。
能够举荐的人大多都是各地官员,或者门阀贵族,或者是已经致仕的高官,普通人想要见到这些人基本上不可能。
所以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不管是怎么变,都有大量寒门、平民百姓是没有机会得到举荐的。
科举制度到了现在已经有了推行的基础,纸张从发明到现在,已经有上千年时间,从大乾开始,王氏就一直对纸张进行改进。
这改进有两个方向,一個是尽量低廉的成本制作出来可以用来书写使用的纸张,另一个方向是可以提高一些成本,制造一些质量更好,更耐磨的纸张。
成本低廉的纸张用来制作一些便宜的书籍,而质量高,更耐磨的则是制作更重要的资料文书等,也可以用来制作书籍,用来长期保存。
现在王氏已经有足够廉价的纸张供应,在加上其手中掌握的大量书籍,推行科举制度的时机已经到了。
以前贵族们垄断知识,子子孙孙都是官员,后来经过传播后,世家门阀崛起,知识的获得在变得越来越廉价。
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读的起书,朝廷也能获得越来越多的人才。
也就是在这贞观元年九月,朝廷正式下诏,举办科举,同时将科举制度下发到各县,第一次科举在一年之后准备。为了让科举顺利进行,朝廷给出了大量时间进行筹备。
而在得知朝廷不拘一格选取人才之后,天下百姓、豪强、寒门无不纷纷购买书籍,向各地学识渊博之人求教。
这种景象,比当年大乾学宫下达州郡造成的轰动还要大。毕竟大乾时期书籍价格昂贵,想要入读郡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现在朝廷直接取消了门槛,任何人只要觉得自己行,就可以去读书。
科举制在大力推行的时候,王玄景也没有对关中的勋贵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