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东西进行修复或者抄录,保存在守藏室。其中一些不重要的东西再重新整理抄录之后,放置到淮国学宫之中,另一些重要的东西则是被放在王室守藏室中。
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毕竟这其中数百年时代的变革,文字已经有了变化,需要进行对照。好在当年子珏就将殷商的文字记录了下来,让后人知晓。
邦周守藏室在别人看来不过是一些书籍,但是在淮国看来,这是文明的传承。
守藏室中,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不少史书,作为周天子,周王室的史书也非常多,除了记录周天子外,对于诸夏邦国也有记录,除了这些外,还有不少曾经存在过的诸侯国的历史也有记录。甚至当年还有不少太史因为国灭,带着国中史书前往周王室,将史书献上。
只不过邦周衰落多年,周王室根本没有钱粮去维护这些史书,很多史书都已经损坏,或者是腐朽了霉变了。淮国只能对这些史书进行重新抄录编纂整理。
除了这些外,淮国也从这些书籍中将殷商和大夏的历史也整理出来,虽然依旧有诸多缺失,但是这已经是最完整的史书了。
浩大的整理编纂工程需要大量士子,好在淮国学宫之中学子众多,可以前来帮忙。
王崇在看到这么多史书之后,就命人对这些史书进行整理,然后编纂一部《邦周列国志》。
《邦周列国志》会将自从殷商灭亡之后,邦周分封天下开始,各国的史书都进行整理记录,然后加入其中。并且这一部史书不进行更改,而是尽量保存原本的历史进行记录。
淮国自从子珏立国之后,就有修史的传统。并且淮国修史书还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确认自己的正统地位。
他将自己视为取代邦周的国家,终结邦周统治的国家。编修前朝史书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邦周列国志》将周王朝分成了三段,第一段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