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时局,‘待朝廷另择大臣’,可见范阳节度使的人选还是掌握在朝廷手里。”
李琮问道:“掌握得了吗?”
“雍王注定不可能在范阳多待。”窦文扬道,“奴婢就有一计,随时可召他回朝。”
“真的?”
窦文扬笑着点头说了,又道:“如此,雍王短时间留在范阳并不能割据一方。朝廷又可以在这最关键的时刻削弱他的声望与权柄。”
李琮惊喜,方知竟还有这般好事,遂猜想,郭子仪是支持他的。
因霍仙良死在军中,窦文扬很厌恶郭子仪、李光弼,觉得他们敢杀宦官,都是薛白一党。但眼下最大的敌人是薛白,还是得拉拢他们。
于是,在大军回师的这段时间里,通过反复地遣使通信,他们渐渐确定了郭子仪是忠于朝廷的。
之所以能留下这种印象,与郭子仪的为人处事也有关系,圆融、豁达。
相比起来,李光弼对李琮的功劳其实远高于郭子仪,但为人就严肃冷峻得多,非常厌恶宦官干政,对霍仙良之事的态度就非常鲜明,认为雍王在战时斩杀胆敢行刺主帅的宦官,这是军律,应该的。
李光弼甚至还叱责郭子仪为此向朝廷请罪的行为,称其“简直对错不分”。
为此,窦文扬给李琮出了一個主意,认为郭子仪、李光弼应该拉一个、打一个,离间他们之间的关系,起到打压、拉拢与平衡的作用。
君王挑拨臣子,听着很稀奇,但李琮欣然应允,决定要照做。
因此,今日大军回师,李琮对待郭子仪、李光弼二人,就有些同功不同赏的态度。
封官许爵之外,郭子仪与天家联姻,出镇泾原,负责防范吐蕃。
李光弼听闻吐蕃屡屡来范,自请往西川镇守。李琮愣了一下,只说与宰相商议。
不论这位天子是否有权决定这些,但冷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