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的争吵,看向郭子仪、李光弼,问道:“此事,两位节帅是何看法?”
郭子仪当先道:“国事当前,这些小事还是等彻底平定了叛乱再议为妥。”
“两位节帅自是可信的。”边令诚笑呵呵地道:“至于旁的……不如请贺兰太守与袁长史,以及一众反正的‘功臣’先回往长安报功,可妥?”
说着,营地另一边响起了马嘶声,似有旗帜远去。
边令诚转头望向那飞扬的烟尘,问道:“何事?”
郭子仪微微眯眼,道:“哦,是老夫方才下令,遣李晟先返回土门关驻守了。”
“原来如此,那我方才的提议?”
李光弼正要上前,郭子仪不动声色地一挡,哈哈笑道:“我等管战阵杀敌之事,至于这些事,由监军定夺便是,各有分工,同心协力嘛。”
边令诚听得明白,这郭老头言下之意是,战阵之事自己这个监军就不要插手了。
于他而言,反正都是坐享功劳。
“好,便依郭公所言。”
此事便定下来,贺兰进明这个河北诏讨使新官上任,准备带着袁履谦回长安报功,至于独孤问俗、李史鱼、杨齐宣等,也是重要证人,需找出来。
当日,一道公文便随着军令递往河北各郡,在宣布唐军大胜的同时,也要求各郡守官一见薛白立即押下、报于河北招讨使。
仅仅两日之后,清河郡守李萼便见到了信使,才刚为河北的情势欣喜,很快又是一讶。
“蓄谋不轨?薛太守?”
“不错,今河北光复在即,也该处置薛白了。”
李萼继续反问道:“河北光复,却要处置薛白?”
“不错,还请李太守将人交出来吧。”
“随我来。”李萼登上城头,遥指南方,道:“唯请招讨使往黄河南岸擒薛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