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在官场呈尾大不掉之势。
南、北院总院首,郑王朱载堉问:“敢问皇上,如何拆分?”
朱载圳让陈洪将《教育改革章程》分发给众人。
朱载圳道:“知行学院北院,今后拆分为大明行政大学、京师科技大学、京师人文大学、京师师范大学四所大学。
同样,南院拆分为江南行政大学、江南科技大学、江南人文大学、江南师范大学四所大学。
同时,在十三省及留都金陵,各自建立省级综合大学。
在杭州、扬州、南昌等文气兴盛之地,还要建立府级地方大学。
学制为三年。
一年内,在两京十三省建立起八十所大学,在校生要达到总数十五万的规模。”
张居正提出疑问:“皇上,知行学院的毕业生,有资格做政务官、事务官、庶务员。今后招收的大学生呢?”
朱载圳道:“天下的官帽就那么多。不可能让每个大学生都当官。
凡进入大学者,顺利毕业者,皆取得‘备选官’资格。
吏部和各省布政使司,每年组织一次‘政、事、庶招收考试’,简称国考。考生必须要有大学毕业证才能参加。”
朱载圳所说的法子,是参照后世的“国家干部身份”制度。
后世每一个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档案里都是“国家干部身份”。但要想真正成为干部,必须参加国考。
(当然,很多大专生、大学生不知道自己有这个听起来很厉害的身份)。
海瑞问:“皇上,那原有的科举制度呢?”
朱载圳道:“原有的科举制度保留。今后大明选才施行科举、国考双轨制。”
路要一步一步走。朱载圳绝不会蠢到一下子取消科举。还不是时候。
他已经考虑好了。用十五到二十年的时间,逐步取消科举。
朝廷选才双轨制与大学制,是一项重要的改革,涉及教育与政治。事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