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样车的周围都有超清摄像机,完全可以将“蜂群”发射时的场景录制下来,绝不会错过。
事后还可以反复回放,寻找问题。
不过卫老等老一辈科研人员,似乎对摄像机这种设备不太信任。
在他们看来,只有自己的双眼是最可靠的,能第一时间发现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老一辈军工人,大都如此,全然不顾初次测试的设备本身,存在的危险。
最终在叶飞和工作人员的生拉硬拽下,卫老和赵老还是来到了距离测试场地大约一公里,装备有防弹玻璃的观测所。
搞的二老连连吹胡子瞪眼,好像叶飞等人干出来什么伤天害理了的事情一样。
而在测试场地的正中心,正孤零零的停放着一台酷似猛士3型122mm火箭炮的六轮卡车。
没错,就是拿122火箭炮的发射架,改出来的“蜂群”发射车
只不过二者虽然都是一个妈生出来的,但是能直观的看出来两者的区别。
对比火箭炮发射车朝着车头的发射架,这台初代“蜂群”发射车的发射架朝向正好相反,正对车尾。
并且发射孔的数量也经过了改造,从20发变成24发。
别看发射孔数量增加了,就以为“蜂群”无人机的体积比火箭炮的体积要小。
事实上,这台发射车的发射架也经过特殊改装,体积增加了近一倍!
已经和后世炎国的“蜂群”发射车的造型差不多了。
至于为什么会有如此巧合之事,那自然是叶连长干出来的好事。
对此,叶连长谦虚的表示,自己只是提供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思路。
对比后世炎国48个发射孔的蜂群发射车,自己搞出来的这点动静就是小场面。
基操,勿6.
现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