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场则是考察考生的判断能力,对事物的评判和对历史的分析能力。
拿到了试卷,谢启将试卷小心翼翼的铺在了号板上,第一时间开始审起了题。
不得不说这会试的份量就是不一样啊,题量比乡试多了不少,难度大了不少不说。
就连这题也是涉及很广,天文地理,民生无一不涉及到。
而且这出题之人思维极为跳脱,问题的角度极为刁钻,好些题谢启看了几遍才弄明白其中的弯弯绕绕。
要是少审一遍题的话,只怕都是着了出题人的道了。
难怪古人常说科举难,难于上青天。光是试卷的弯弯绕绕就数不胜数。
都到了这一步了,谢启也没多作吐槽,在正式开考的铃声响起的时候,将笔墨给拿了出来。
铺开试卷,第一题就给了谢启一个下马威。
第一题: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破题)。
破题等于是提炼出问题的精髓和论点,一般分为两句,前后半句各破一点。
看着这一题,谢启沉思片刻,开始先在草稿纸上打起了草稿。
接着谢启将目光投向了后面的试题。
四书义:
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国有道,其言足以兴。
这些题的跨度有些大,从四书到五经应有尽有。当即谢启脑海中抛开其他想法,开始全神贯注的答题了。
会试之中容不得任何闪身,谢启也不怕麻烦,将所有的答案一一确定好之后才书写在草稿纸上。
最后工整的撰写在答题纸上。
这三天的考试如同乡试一样,上大号是要被盖上屎戳子的。
即便是经历过乡试,谢启是半点没有放松,饿了就喝一点水,要是实在受不了的话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