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学院的教授,算是认识苏木最早期的几位之一了。
二人听着周围的交流。
内心也是多少有点疑惑的
庄严看了看周围,随后小声数道:“老王,你说苏木为何选了一部喜剧呢?剧本我是看了的,写的还不错,但我是想不到这些角色要有怎样的表现形式才能脱颖而出。
喜剧这一块,如果要是不能让角色的标签,根深蒂固的插在观众心里,那可就很难了啊。”
王欧义不置可否:“剧本的创意是不错的,男主回到年轻时代弥补遗憾,大部分的节奏和包袱,我还是能看的懂,有的也挺有水平的,只是就感觉还是差了点东西…但又说不上来。”
庄严:“也许要等拍摄的时候才能看出来吧。”
王欧义:“我不确定,要看苏木这小子具体是怎么构思的了,想要让所有角色丰满,单靠剧本文字的表述还是不够。”
两位交流声音虽小。
但是旁边的演员们也都能听到。
内心之中还是都很认可的。
剧本在场的人自然都看过的,很多包袱看成经典,但有一些他们还真就不能马上理解。
实际上无论是喜剧还是其他的题材,都是如此。
剧本和实拍,是存在着差异和不同的。
塑造一个角色,一个场景,一段对话,文字可能只是简答的形容。
但是拍摄时,则会有很多种手法和路径。
不一样的表演形式,说出来的搞笑程度也不一样。
再有就是其他的一些手法。
比如袁华这个角色。
剧本中除了描写每一场戏他需要的台词包袱之外,也只是描述了人物性格和场景之下的心理。
看了或许会觉得搞笑。
但没有那么的深刻。
而最终拍摄呈现的是,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