桧残余势力的清洗,却又提拔了明面上与秦桧无甚瓜葛,其实内里却是秦桧“和谈”路线坚定拥护者的汤思退为百官之首,担任左相,君臣二人联手在朝堂上稳压主战派一头,也就是说秦桧死后五年,大宋对金国的基本国策并未更改,依然是“讲和”。
三年前,贬居永州的张浚不知从哪里得知了金国皇帝有意挑起战争,侵略大宋的野心,他立刻上疏给皇帝,苦口婆心地劝说道:“今日事势极矣,陛下将拱手而听其自然乎,抑将外存其名而博谋密计以为久长计欤?臣诚恐自此数年之后,民力益竭,财用益乏,士卒益老,忠烈之士沦亡殆尽,内忧外患相仍而起,陛下将何以为策?”
见皇帝不予理睬,张浚又上疏说:“……不幸用事之臣,肆意利欲,乃欲翦除忠良,以听命于敌而阴蓄其邪心,独厚私室,皆为身谋而不为陛下谋也。坐失事机二十馀年,有识痛心,失贤才不用,政事不修,形势不立,而专欲受命于敌……臣愿陛下深思大计,复人心,张国势,立政事,以观机会。”
紧随张浚之后,东平进士梁勋又上书,认为金国肯定会举兵来攻,希望朝廷早作防备。
这可惹恼了赵构,他先是下诏严禁张浚在永州乱说乱动,斥责他是“邀誉而论边事”,乃“腐儒无用之谈”。随后又亲自下诏把梁勋远窜千里之外的军州。
随后,赵构又揽下了所有的骂名,他严诏称:“讲和之策,断自朕志,秦桧特能赞朕而已,岂以岂存亡而渝定义耶!近者无知之辈,鼓倡浮言,以惑众听,至有伪撰诏命,抗章公车,妄议边事,朕甚骇之,自今有此,当重置宪典!”
谁也摸不透皇帝的想法,他似乎想通过主动承担千古骂名的行动告诉世人,自己并不是一个只会逃跑,毫无担当的皇帝,可是面对金国日益展露的獠牙和咄咄逼人,赵构又确实消极怠战,毫无作为,甚至到了闭目塞听,掩耳盗铃的地步。
吴扬站在队伍的最末处,今儿是小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