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义没有领会,沉声道:“王审知喊道: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作闭门天子!在五代十国时,王审知尚且能明白这个道理,而我们的皇帝……”
“咳!”
顾正臣打断了李承义:“王审知最多只能算是闽王,偏安于福建,他所能做的,只能是对外,闭塞没有出路。但大明王朝不一样,朝廷拥有江浙等富饶之地,何况当年王审知对外也没那么多海寇。继续说泉州事。”
说事归说事,你别总往老朱身上拐,万一传到老朱耳朵里,那刀子也能往你脖子上抹下的。
李承义这才醒悟过来,继续说:“在王审知治理之下,当时福建出现了两大港口,即甘棠港与泉州港。至宋哲宗时期,朝廷在泉州设了福建路市舶司,其与广南东路、、两浙路市舶司一起,并称为三路市舶司。至于南宋嘉定时期,泉州市舶司迎来一个提举,这个提举便是……”
顾正臣看着李承义将《诸蕃志》拿了起来,重重地说:“赵汝适!”
李承义低头看着《诸蕃志》:“没错,就是此人。赵汝适并没有真正出海远航,但他从形形色色的海商口中了解到了他们来自何处,知道了海外的物产、风情。这《诸蕃志》里,记载的海外诸国有五十八个之多,有些国度,遥远得超乎想象。”
顾正臣将目光投向《诸蕃志》,不得不承认,赵汝适写的这本书是一部了不得的著作,地理方位,物产,王室风俗,百姓风俗,民族性情等等,都在这里有相当详实的记录。
而当年的赵汝适,就是在泉州看到的海外。
李承义继续说:“在宋代时,泉州港盛况空前,原本只属于广南东路市舶司的一些特权,朝廷也给了福建路市舶司,即准许市舶司拿出一部分官钱,用于招待海商。南宋偏安一隅,朝廷极是倚重泉州港,加之当时管理泉州港的多是清廉之人,繁华一时……”
顾正臣微微点头。
对于市舶司而言,相应官员是否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