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考虑到自己的安危,带队的辽兵将军迅速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这边契丹兵一出城,辽兵果然不在与他们一战,而是开始后退,这足以证明他们的皇帝分析的是正确的,即是这样,那还有什么话可说,当然是一股脑的杀出去了。
辽兵开始后撤,契丹兵发起了冲锋,连带城内二十万赵宋大军也跟着一起冲锋。
而就是这个时候,捡漏大军来了,阿达木带着十万蛮蒙骑兵也一并跟着杀了出去。
之前是不知道谁会胜、谁会败,自然而然,还需要观望一下。可是现在,龙军都出击了,眼看着辽兵腹背受敌,败相已现之时,阿达木当然会抓住这一次机会。
三国大军合并为一军,向着辽兵身后杀来,很快,追击就变成了掩杀,辽兵是一溃千里。
正带着七十余万大军后撤的耶律仁先很快就得到了这个消息,大惊失色之余,是一边下令大军后撤,一边主动带着十万大军留下,他要阻击冲来的契丹、赵宋和蒙骑三军。
耶律仁先很清楚,如果不能在这里挡住他们的攻势,那自己就休想带大军撤回到上京国都,那辽国就将危矣。
不带足够的军队回去,那回援也就没有了什么意义。
耶律仁先想的很清楚,也亲自带着十万大军留下,为的就是给追来的敌人以当头重击,期望可以延缓他们前进的速度,为自己大军后撤争取更多机会。
只是,他太高估了自己,也高估了手下的十万大军。
或也可以说,错误的低估了战场的局势。
正常情况下,十万大军自然不算少,不管放在哪里都是一支强军,都可以左右战场的局势。
再不济,挡上一阵子总是可以的。
可是现在,辽军国都都受到了威胁,军心战意早已经下降了很多,在加上涌来的是三国联军,他们正是士气高昂的时候,这一仗注定会非常的艰难,甚至可以说是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