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团结的邻国当然不是辽国所愿,而如果可以由内部对大宋进行分裂,这自是张俭期盼之事。现在他派出忠仆去联系赵允让,就是一种试探。
如果成功了,那双方就等于建立了一种默契,有了第一次联系后,下一次再联系的时候就有了足够的借口。
反之,如果失败了也无所谓。
如果这个赵允让把自已联系的他的事情告诉了大宋皇帝,以自已辽国使者的身份,对方也不敢把自已怎么样。这同样也试探出联合赵允让,削弱大宋这条路是行不通的,也算是有了收获。
怎么做自己都不会吃亏的情况下,张俭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连靖答应一声之后,转身便即离去。他跟着张俭很多年了,有着一流的身手,此事交给他去做,张俭自然放心。
有关于进兵蒙地之事,张俭应该试探的也试探过了,在做不了什么,他接着就想到了与苏石合作的事情。
乍一看来,以双倍的价钱从苏石那里进货,的确是亏大了。但张俭并不这样认为。
辽建国也有百多年了,从最初的好战,到现在的高层都贪图享乐,早已经失去了大半的斗志,这就是最大的隐患。
只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军人,即是幸福也是不幸。
幸福于他们不用上阵杀敌,冒着失去生命危险打打杀杀。
不幸在于,有野心的军人就没有了用武之地,从此之后,只能按部就班的熬着资历,一点点升上去。或许有一天,他们的位置升上来了,但他们人也老了,心也老了,没有了年轻时的斗志。
辽国军队奢侈渐已成风,无仗可打,无功可立之下,已经无法吸引到真正的有识之士加入,也没有更好的环境让有野心的人去成长,长此以往的话,怕是用不了多久,辽军的战斗力就会大减,而这个时候,若是横空出现一强敌的话,怕是大辽危矣。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做为智臣的张俭,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