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形势相差无几,却造成了中日两国迥然不同的国运。
起初,各国史学家也相信了日本正史上的记载,认为“明治维新”成就了新日本,并发出“改革救国、守旧误国”的大声疾呼。
到了后来,也就是冷战后期,中国的历史学家首先提出了“日本即强秦”的新观点。
“强秦崛起”是一个历史的伪命题,因为任何考据都无法说明秦国是如何崛起的。
彼时,“齐、楚、燕、韩、赵、魏、秦”并称“战国七雄”,国力不相上下,除了边境鏖战外,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展开“和亲、联盟”等等政治手段,以保持彼此制衡、相安无事的局面。
唐朝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开篇曾如此说:“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以上十二个字,已经将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的过程做了最精确的概括。
在史学家看来,“毕、一、兀、出”四个字,正是对“强秦崛起”那段历史的一种微妙影射。尤其是“兀”字,极言其崛起之“突兀、突然”。
试着举一个微末例子就能证明这种“兀”究竟有多诡异——中国山西、陕西、浙江等地发掘的秦墓、楚墓、西汉墓中,多有陪葬宝剑,剑上铭文显示,只要是来自秦国的宝剑,全都历两千年而不朽、不锈,仍旧削铁如泥、寒气逼人。
春秋战国时代,冶炼技术相对落后,铁匠无法获得足够硬度的好铁,自然也就无法锻造好剑。
那么,秦国是从哪里找到的好铁?又是通过什么技术锻造出杀人如麻的好剑?这些问题,正史上从未提及,野史上则归功于地外生命,全都无法令人信服。
“强秦崛起”和“日本崛起”有很多相同之处,而更加巧合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派徐福带领五百童男童女赴东海寻找不死神药,其目的地正是东瀛扶桑岛。
在史学家创造出的历史、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