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即放松。
叹了口气,哪怕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还是心有挂碍啊!
外界所有人,都道他叛玄入佛,无耻至极,又哪里明白这内里的详情?
谁能知晓他是噙着怎样的血泪,怀揣着怎样的心情,一步一步,才爬到如今这个境界的?
叛道入佛,真的只是他一力谋划吗?
这中间,那位昆仑山的至尊究竟掺和了多少,恐怕也只有当事人知晓了!
什么弃玄入佛,说动其亲传弟子背叛,为利投佛?
都是那位玉清圣人的算计罢了!
而为了其心中的一道算计,可以以他燃灯半生的蹉跎为代价。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鸠占鹊巢,为道门牟取佛门大兴的气运!
许多人都道,他燃灯对自身审度不清,元始天尊也看走了眼。他的道途从不在玄门,而在佛门。
他一开始就应该拜入佛门,却鼠目寸光,贪图东方繁华,误了自身道途。
故此,他在阐教蹉跎半生,既是遇人不淑,也是咎由自取。
可他们哪里知晓,当初昆仑山开山收徒,他燃灯刚出现在元始天尊面前时,这位圣人就清楚他不适合自身的玉清道法。
故此元始天尊初时并未答应将他收入门下。
但是因为他几次三番的恳求之后,元始天尊也不知是心生怜悯,还是当初便有算计,竟然网开一面答应了。
并且以他同在紫霄宫听道为由,不收其为弟子,而是以道友相称。但是平日里元始天尊讲道,他燃灯都可旁听请教。
甚至元始天尊还敕封他为阐教副教主,让门下弟子以师礼相待。
这种种恩遇,完全超乎了当时燃灯的想象,他甚至有些惶恐不安,不敢接受。
毕竟当时,他也不过是大罗修为,并不是什么大神通。以他这般修为居此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