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实际水平。
于是索性接过话茬问道:“两位都是电池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不知道你们以为我的这种新方式,能否实现真正的固态电池。”
闻言卢毅率先回过神来,未做迟疑张口便答:“徐总的方式虽然区别去目前行业的做法,但固体电解质生产起来却能有较高效率,只要能通过各项测试肯定会引起整个电池行业的震动。”
相比卢毅逐渐狂热,万晓勇的观点则明显要保守许多较为谨慎。
“这种新的电解质制作方式确实有可取之处,但能否大规模应用还需要看电池的能量密度。”
“究竟成与不成先制作出样品测试就清楚了,接下来恐怕不会轻松。”徐昀对两人的回答点点头,并没有直接把话说满。
毕竟他们俩又不知道固态电池技术的事,没有得到具体测试数据前确实难有说服力。
而有了这份固体电解质的材料制作理论作为整个固态电池项目的支撑,卢毅和万晓勇两人也彻底收起了刚才的轻视之心。
开始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实验室中,配合徐昀完成首块样品的制作。
很快时间进入到三月份,数学界的另一项权威奖项阿贝尔奖正式公布获奖名单。
徐昀的名字赫然在内。
可能是因为徐昀已经接连拿到菲尔兹奖和沃尔夫数学奖的缘故,大家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相反要是没有徐昀那才不正常。
伴随相关消息在全网的传播发酵,网友们倒是期待徐昀会做何选择。
是否要去领奖?
但大跌眼镜的是,这件事还没等徐昀公开回应,阿贝尔奖负责主体挪威科学院便发布声明。
决定派人前往京州市为徐昀颁奖,这种主动改变自己规矩的行为,可以说要比沃尔夫基金会还更加给徐昀面子。
对此最高兴的肯定是数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