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出生即为皇室的皇子皇孙不同,赵泗前二十年在海外漂泊,没有所谓的亲族,更没有所谓的亲近势力。
归秦至今,除了自己的门客是赵泗自己亲手发掘,又有几个是真正能够完全信得过的?
“不过……严格意义上来说……出海的那一批兄弟……”赵泗暗自斟酌。
真要说知根知底,无外乎和自己一道出海归来的童子。
他们都是真正意义上从小就跟着赵泗混大的。
“能力或许有些欠缺,但可信为重,胜在知根知底。”
跟随赵泗出海归来的童子们有的又重新踏上了征服大海的征程,如今在航贸军府任职,有的则不愿再行出海,在家乡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
虽然有很多兄弟都天各一方,不过大秦胜在户籍制度十分严谨,而且出海归来的童子们的验(身份证)都有单独备案,故而对于赵泗来说征调他们并非难事。
“不过以始皇帝的身体,往后起码还有二三十年,现在思考这些也太早了一些,却不用急于求成,倒是不急着征调,可以安排他们进入学室学习,以吏为师,走正经的晋升路子。”赵泗摸了摸下巴。
值得一提的是,秦朝是有官学的。
秦朝官学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吏为师”,即让官吏作为老师从事教育活动。这一制度最初起源于商鞅变法,当时,商鞅提出“置主法之吏,以为天下师”,为秦孝公所采纳以后,便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延续下来。
秦国统一六国后对领土实行郡县制,在郡县中普遍设有官学——“学室”,“学室”中的学生称为“弟子”,不过“弟子”的来源也有一定限制,规定至少必须是“吏”的儿子。
“学室”的教育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学习文化,书写姓名,认识名物,二是要明习法令。
“弟子”学成之后,还必须进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