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但其实需要的技术含量很高的,雷汞的生产,火帽的生产,精度不够,很容易出现哑弹,就比如阿拉伯人搞出来的。”
“那你还要搞兵工厂!”王镇瞪大眼睛,“别说你自己手搓,我怕累死你啊!”
“变通,变通你懂不懂!”老刘嘿嘿笑道:“子弹生产不了,不代表炮弹生产不了啊!”
“5.56毫米口径子弹,对精度的要求当然高了,每一个位置的角度,长度,精确到0.01毫米,但炮弹和榴弹要求的精度就低多了,误差在一毫米内就行。”老刘笑着说道:“当年咱们没能力生产子弹,却能生产炮弹,明白吧。”
“而且炮弹需求量肯定不能像是子弹那么大啊!”
“更何况,我没准备仿造美国的m381高爆榴弹,我肯定仿制苏联的制造工艺,安全性低一点,但足够简单。”
“这……”听老刘这么说,王镇也觉得差不多。
别的不说,这种榴弹左轮确实合适非洲人用,最关键的是这就是个放大版的左轮,没什么专利。
榴弹的专利也早就过了,完全不存在法律问题。
这么一想,要是在南苏建设一家兵工厂,这算不算是填补了南苏国家空白!
兵工厂都有,生产点其他武器没什么问题吧?
一瞬间,王镇脑子里就冒出来很多很多结构简单,制造难度低的武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