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婆听着儿子年轻的声音,就像是听到自己孙子和自己说话一样,抓着儿子的手久久没有说话。
父子两读完信还是走了,只留五婆一个人落寞的坐在那里望着远方,只是瞎了的眼睛看不到光明,只有一片黑暗。
五婆等不到自己的孙子了。
离开后儿子听父亲说了五婆的事情,她的孙子考上重点大学离开了大山,再也没有回来,自己的父亲去世都没有回来。
五婆哭儿子想孙子就把眼睛哭瞎了,等了这么多年都没有等到孙子回来,只有每年过年的时候才会有一张贺卡和一张汇票。
儿子沉默了一会觉得父亲是在包庇孙子,他不应该欺骗五婆,应该写信给那孙子!
父子争吵了几句,两代人看问题做事的观念到底还是不同的。
中国的父子大多都是这样,沉默争吵,不认同对方,直到某一方理解了对方,才会明白才会和解。
后面还有好几段这种戏份,父子之间的矛盾和认知差别都在一件件小事展现出来了。
儿子走路会听收音机里的歌会跟着一起唱,父亲却不会,也不会听歌。
看到山里的盘山土路有大巴车,儿子认为可以弄清楚车子的路线和时间规律,省下一段路程。
父亲却觉得是在投机取巧,认为邮路就是邮路,还生气地关了儿子的收音机。
但是随着邮路不断地走下去,翻山过水,遇见不同的人和事,儿子开始慢慢理解父亲了。
在邮路的最后一晚,父子两睡在一张床上,两个人从来没有靠的这么近,彼此的心也从来没靠的那么近。
一路走完,所有的隔阂和不解都在这最后一晚消散了。
邮路很艰难,但是一路上的风景很好,陈立安没感觉枯燥无聊,只是这些风景就足够补偿这些辛苦了。
陈立安现在只剩下最后一场戏没拍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