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都会主动收藏也艺术品,艺术也是上流社会社交的必学课和门槛。
这样的例子大多是特例中的特例,不过足够有噱头,铺天盖地的宣传之下还是很有效果的。
最起码很多渴望跻身上流社会的中产阶级心里很心动,大多数的中产本身就是高学历的精英人才,对艺术并不陌生。
最主要的是中产阶级可能是社会中最有自信的一拨人,他们大多依靠自身成为中产,有一种自命不凡的精神在里面。
这样的人群对于艺术品投资是很有兴趣的,一是要区分开自己和普通人的,二是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来彰显自己的阶级性。
买楼买车消费太高,存款又不能天天拿出来当做谈资,能作为日常炫耀的东西除了奢侈品也没有太多的选择。
但是奢侈品不保值甚至买回来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贬值了,而且聊得多了还会被误会成暴发户。
相较于艺术品就好的多,价格不会很贵,具有投资属性,当做谈资也会很有格调和内涵。
对于这样的精英阶层,最后一点很重要。
用英国佬的话来说这是属于中产阶级的体面。
人在一定的阶段都会用各种东西来维持自己所在阶级的体面。
这样的宣传是持久的,无声无息地在各种中产阶级能够接触到的地方出现。
中产阶级喜欢的电视节目,喜欢看的杂志,经常出入的场所都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不断出现艺术品投资这种词汇。
也会有很多的人会特意在圈子里开始谈论这个话题。
陈立安不知道这样的宣传会不会起到效果,但是想来应该能够吸引到一部分人的。
在京城下飞机之后,陈立安和姬法就忙碌起来了,姬法负责去收艺术品,陈立安则负责和这些艺术家们谈艺术谈艺术家的生存问题。
挣扎在温饱线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