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王世贞又说起了自己守孝三年期间,苏州城内的变化。
众人听得很认真,等到王世贞说完之后,张敬修接过话茬说道:
“感谢王先生告诉我们东南的真实情况。”
王世贞明白接下来就是正餐了,果然张敬修说道:
“王先生,以您看来,东南之强盛富庶来自于何处?”
王世贞想了想,挑了一个最不犯忌讳的回答:“东南工商发达,源自于东南的财富。”
这个论点也算是如今京师舆论的主流论调了,毕竟明廷舆论控制再严,李成梁在山东忙着救火的事情还是会传到京师,若是一昧的贬低东南,反而显得明廷更无能了。
所以这个观点也经常出现在明廷的官方报纸上,算是讨论东南问题的常用答案。
张敬修说道:“我父亲也认为是这个原因,东南的工坊技术先进,又有海贸的地利,正是因为东南财富才有了那支强军。”
“家父以为,国强在于聚财。”
众人纷纷点头,就连佟安也点头表示赞同,毕竟东南还在大明控制下的时候就是出了名的富庶。
“父亲认为,苏汝霖有一点说的没错,时代已经变了。”
“以前是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是不屑于谈利的。”
“可现在小人言利,君子也不得不言利,想要富国就要兴实业。”
王世贞从东南过来,自然明白张氏父子的意思,将东南的强盛归因于经济上的优势,反而排斥其主权在民的思潮,这比高拱的新务运动算是进步了一些,但是进步不多。
但是张敬修接下来的话,倒是让王世贞侧目了。
只听到张敬修说道:
“我以为,我们北方也是有优势的,并不是全然落后于南方。”
“苏汝霖搞什么制宪会议,是因为他得国不正,所以只能喊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