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就赶往南京参加这一届的贡试。
十五岁的举人无论是明廷还是东南都是非常瞩目的,教育大臣申时行看到年轻的汤显祖,也对他微微点头露出鼓励的笑容。
汤显祖虽然不认识申时行,但是身穿朱红色官袍被众多官吏簇拥的,肯定是东南的大员,汤显祖也回以一个感激的笑容。
虽然已经极力改善贡院的条件了,但是这么多人挤在一起考试,环境再怎么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过南京贡院的考棚里还是配备了鲸油灯和火柴,还有提供热水的保温铁桶,好歹不用顶着蜡烛吃着冷食考试了。
汤显祖铺开油墨飘香的考卷,果然和经义有关的题目都是出自《三经新义》。
汤显祖更有底气了,这一次的考卷题目也都和东南新出版的书籍一样,都加上了句读来隔开句子,这大大加快了阅读的速度。
而且东南的这次科举也不需要再背大明那一套厚厚的避讳名单了,再也不会因为不小心写到避讳词句而被黜落,这也给考生和阅卷官减少了负担。
汤显祖自信的答完了经义的题目,来到最后一段策论的题目。
这道题目让汤显祖有些惊讶,因为这道题的和以往的策论都不同。
汤显祖想起贡试之前坊间的传言,听说这贡试的最后一道题目是苏泽亲自出的,现在看来这道题还真有可能是大都督亲自命题的。
这道题目的题干很长,论述的是安南的问题。
和策论简单的题目不同,这道题目的题干很长,将多段史料都罗列了上来。
从秦汉安南设交州,到二征之乱,到伏波将军马援入交州平叛。
再到汉末士燮割据交州,包括今后有关安南的大量史料都罗列其中。
一直到明成祖朱棣征讨安南,设立郡县后又撤出,这里面不仅仅包含了史书上的记录,还有明代实录和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