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的可能。
后三百人的乙类进士,同样要和国子监监生、地方上的吏员一起竞争地方上的职位。
地方上的职位则以省为单位出题,而且东南的官员体系也不会给新进士直接授予县令这样重要的职位,往往是从学政、县尉这些基层的官员开始做起。
对于这样一次科举考试,东南读书人们可以说是喜忧参半。
相比明廷的一步登天,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事情不可能再发生了。
即使是前一百名的甲类进士,也需要完成见习期,还要通过选调考试才能成为七部五寺两监的正式官员,接下来还有漫长的升职之路,才有可能做到文管体系的高级官员。
而且东南已经明确取消了包括现任官员在内的,进士、举人、秀才的免税免役特权。
但是喜的是如今整个东南的官制初设,到处都缺官缺人,苏泽又扩大了各级官府的编制,增加了进士录取的人数。
如果考不上进士,还可以去考国子监,完成国子监的学业也同样能够进入官僚系统,就是需要耽误更多的时间学习。
实在不行还可以去做吏员,也有从吏员转为官员的上升途径。
这和以前大明只有科举一条路,所有人都去卷科举不同,只要是肯读书肯做事,反而更有出头的机会。
因为还有后面的选调考试,所以进士考试取消了殿试,只考一场贡试,就在南京贡院内举行。
考不上贡试的还可以参加五月份的国子监入学考试,又或者报考各省七月份组织的吏员考试。
如今齐聚在京师的读书人,都准备留在南京好好备考,争取抓住这一次的机会。
之所以这次科举这么卷,还是因为苏泽对乡试和县试体系也进行了改革。
取消了免税免役的特权,考上秀才也能直接出来当官了,所以苏泽干脆大大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