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的上书,只觉得沉甸甸,送到了皇帝的御案上。
翻开上书,看到撤回矿监、恢复相权,廷推大臣,全面新务的请求,一向脾气温和的隆庆皇帝也勃然大怒道:
“反贼!冯保,派锦衣卫去查带头上书的那几个!是不是东南安插的细作,故意搅浑了朝廷!”
杨博和高拱立刻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啊!”
高拱硬着头皮说道:“陛下,这些读书人可不仅仅是监生秀才,他们背后都是天下士绅,是天下的读书人啊。”
隆庆帝也冷静下来。
他看着自己的这位老师,心情复杂。
高拱有定策之功,当年高拱提出离开西狩队伍,去宣府集结边军收复京师,后来又是高拱带他劝说自己登基。
原本隆庆皇帝是对高拱非常信任的,将吏部、户部和京察都交给他办。
可这一次公车上书,让隆庆帝怀疑了。
难道内阁辅臣这个位置还不够,高拱还要当宰相?
当了宰相呢?难不成还要当皇帝?
皇权就是这样的冷酷和排他,隆庆帝对高拱的那点情分,也早就已经消磨光了。
隆庆帝放弃了惩治带头上书读书人的想法,准备留着以后秋后算账。
杨博又说道:“陛下,读书人上书还是小事,他们也是心向朝廷的。”
“如今当务之急,是山东的战事。”
高拱疑惑的看向杨博,这位泥塑阁老怎么突然转性了?一下子这么话多了。
这其中必定有反常之处!
杨博继续说道:“臣以为,徐文壁不堪大任,辜负陛下信任,应该立刻让他解职回京。”
隆庆帝立刻点头,这一次战败前线的背锅侠就是徐文壁了,这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事情了。
“可撤回徐文壁,山东大局应该交给谁来主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