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 第415章 政

第415章 政(5 / 7)

庸案之后,大明已经没有宰相了。

西汉陈平曾经这么定义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汉初宰相职权极大,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宰相就会被内朝侵占权力,汉武帝通过打压相权,开始了皇帝专制的时代。

这之后历代皇权都在和相权对抗,后面的朝代虽然偶尔也会出一些比较强势的宰相,但皇权加强和相权削弱,是整体的趋势。

等到明初,通过几桩大案扫除掉开国的一批文臣武将之后,朱元璋彻底废除宰相,通过设立内阁这种名不正言不顺的机构来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而明代内阁的权力范围和权力大小,这是一个薛定谔的问题。

遇到一些强势的内阁辅臣,那就可以军训六部和言官,像是严嵩那样把控朝政。

遇到弱势一点的内阁辅臣,那就是橡皮图章,连日常工作都是混日子。

明廷的内阁制度,对于皇帝来说“好就好在”这个含糊其辞,其内阁职权完全靠内阁辅臣自己去“争取”。

遇到懒惰一点的皇帝,比如嘉靖和现在隆庆这样的,就可以给内阁多一点权力。

遇到勤政一点的皇帝,就可以绕过内阁自己掌控朝局。

而东南的这一套内阁体系,是从法理上规定了大臣的地位,并且明确规定了各内阁大臣的职权范围,这就不是明廷内阁这种名不正言不顺的宰相了,而是真正的能够参与国政,决定国政的重臣。

内阁,吏部、户部、工部、礼部、刑部这五部,新成立的陆军部和水师部,合称为七部,这是东南最主要的行政部门。

除了这七部之外,还有几个直属于内阁,但是不归任何大臣负责的独立部门。

大理寺,在大理寺下设立“秋审厅”和“上诉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