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廷贤臣如云能臣如雨,不缺这么几个人。
伴随这道罪己诏而下的,是皇帝亲笔所写给徐阁老辞表上的朱批。
内容也很简单,皇帝严厉表示徐阁老在国家危难的时候,竟然要辞职,这是为了保全个人而不顾及朝廷大义。
皇帝不允许徐阁老辞职,但是突然批了之前内阁次辅袁炜所上的称病请辞的辞表。
这下子京师都盛传丢失南京凤阳是内阁次辅袁炜的责任,各种坊间流言喧嚣尘上,各种内幕消息满天飞。
天可怜见一直在内阁打酱油的袁炜,一下子就成了京师清流的众矢之的,再加上他浙江官员的身份,以及提携逆贼申时行的罪状,就在袁炜的辞表被批准的第二天,言官纷纷上书弹劾袁炜,说他勾结苏贼,故意在内阁延误战机,导致南京凤阳陷落!
一时之间,袁炜这个内阁中的小透明,成了堪比严嵩的大奸臣,甚至还有人说他是苏泽安插在京师中的卧底。
雪片一样的弹劾奏疏冲向了皇帝的御案,一开始皇帝还装了一下,说袁炜是劳苦功高的大臣,不应该受到这样的构陷。
但是很快皇帝就被群臣“说服”,转变了态度,派遣锦衣卫搜查了袁炜“通敌”的证据。
提督东厂锦衣卫的陈洪自然是早就做好了全套的“罪证”,皇帝得知“真相”后大怒,最后十分“痛惜”的将袁炜下狱。
袁炜下狱之后,刚刚从中书五房公事观政归来的王锡爵,走进家门却发现家里静悄悄的。
王锡爵立刻警惕起来,这段时间京师风波不断,王锡爵已经十分谨慎小心了。
“王大人。”
院子里坐着一个年轻人,他脸上蒙着黑布,直勾勾的看着王锡爵。
“你是什么人!”
这个年轻人站起来说道:“王大人,我是苏大都督派在京师的密谍,您现在要离开京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