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也努力的和谭纶打好关系,两人也算是配合默契,在福建打开了局面,打了两场胜仗。
可是随着谭纶调任浙江,这份默契的平衡再次被打破,留在福建抗倭的戚继光,再次感受到了多方掣肘。
除了倭寇多次进犯兴化府之外,广东张琏的起义也在威胁整个闽南地区。
张琏,是广东饶平县乌石村人,因为在宗族中摊派劳役的时候觉得不公平,杀死了同宗族的富户族兄。
张琏干脆投奔了郑八领导的农民军。
后来郑八在广东战死,张琏被推举为首领,他在在粤北山中构筑宫殿大寨,周围环列小寨数百,聚众十万,张琏称帝,年号“造历”。
张琏称帝,自然是朝廷震动,于是原本调入福建抗倭的戚继光,再次被委任了剿匪的命令。
戚继光是欲哭无泪,大明朝廷是真的不当人啊。
逮着“好用就往死里用的方针”,就着戚继光这么一只羊猛撸,关键是先把赏银给发齐了啊!
戚继光又开始怀念胡宗宪了,虽然胡宗宪不当人,但是好歹在他手下当差,不需要考虑钱粮赏银的事情。
“将军!”
一个年轻人推开大帐门帘,戚继光放下手里的兵书问道:
“克迈啊,福州府那边怎么说?”
走进戚继光大帐的,正是俞大猷的儿子俞咨皋。
自从俞咨皋在苏泽的帮助下,头顶大浩救父之后,俞大猷发配大同戍边,俞咨皋也被革除军职返乡。
俞大猷是泉州府人,戚继光带兵入闽之后,俞咨皋立刻找到了这位世叔。
俞大猷要大戚继光二十多岁,但是两人关系很亲密,俞大猷是中年得子,所以俞咨皋也是戚继光的子侄晚辈。
戚继光对于俞咨皋非常看重,直接任命他做自己的亲兵总旗,那些奔走往来的事情也都交给俞咨皋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