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处的时代。
实际上的封建王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的时代。
去年的关中大地震还没能恢复过来,关中已经发生了多次动乱。
今年浙江的抗倭形势稍微好了一些,但是倭寇又开始入寇福建和广州。
北方的俺达还在肆虐,辽东也不安宁。
西南方向的土司更是时常叛乱,这一路上苏泽看到因为工部命令,被迫拉纤的百姓瘦骨嶙峋,沿着淮安还能看到被官军掘开的河堤,去年的惨状还在眼前。
剩余一点自由属性暂时没点,苏泽带着林默珺和俞大猷的儿子一路北上,终于在年前赶到了京师。
永定门前,这里是京杭运河上北方最重要的码头,从江南运来的赋税和粮食都会在这里卸货。
苏泽看到了大量的木材,甚至有两人才能合抱的大木头,不用说,这些都是用来修复三大殿用的梁木。
这一类的木材不能泡水,虽然用运河运输,但是依然包裹的严严实实的,需要几十个码头工人才能卸下来,苏泽看着一群工部的官员喝着茶看着工人卸货,而一旁的户部官员则在清点入库。
“苏先生,我们要去哪里?”俞咨皋忍不住问道。
俞大猷今年56岁,但是他是中年得子,俞咨皋现在才17岁。
历史上俞咨皋也是爱国将领,他承袭父亲的指挥使职位后驻守福建,还驱赶过侵占澎湖的荷兰人。
不过此时他还只是个青年,他六神无主的看着苏泽。
苏泽说道:“先找地方住下,我先找人打探一下情况。”
俞咨皋一路上都听着苏泽讲授兵法和学问,此时对苏泽也是非常的信任,他连忙点头。
进城之后,苏泽却看到京师有些萧条,街头上的人甚至还没有南京城里的多。
三人找了一家小旅店暂时住下,从老板的口中得知了京师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