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还在做盐的生意。”
“淮安盐商当中,如今还在贩盐的主要是徽州人。”
“徽州人?”
苏泽疑惑的问道。
徐时行点头说道:“徽州人最擅长于经商,许兄就是徽州府人,他应该比我更了解。”
苏泽连忙记下来,徐时行继续说道:“徽州商人聚集在淮安为商已经有百年了,不过他们依然以徽州商馆为领袖,定期回徽州祭拜祖先,如今淮安的徽州府商人,基本上集中在淮安的河下地区,也被称为河下徽商。”
苏泽连忙记下来,看来这些商人在淮安还是很有影响力。
从明代开始,徽商就开始活跃在商业舞台上,因为徽州人善于抱团的性格,所以徽州商人能够在明清的几次动乱中都能安然存活下来。
看来内商凋敝,但是徽州盐商还靠着报团取暖,依然能够从事盐业生意。
徐时行又说道:“除此之外,还有两支势力也在南直隶做盐的买卖。”
“一个是华亭徐家了,徐家除了松江府的棉布生意,也在做扬州的盐商生意。”
“徐家还做这个?”
徐时行点头说道:“也是近些年才开始做的,但是徐家一进来就做的很大,如今扬州近乎小半的盐都是徐家拿的,小盐商只有从徐家手里高价拿盐才能活下去。”
苏泽有些意外,但是又觉得是情理之中。
棉布生意虽然也赚钱,但是徐阁老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半华亭”,光靠稳扎稳打的棉布生意肯定是不行的。
那还有什么要比盐的生意赚钱更快呢?
徐时行说道:“其实徐家根本不对百姓售盐,他们只是从盐场拿到盐,就卖给给小的盐商让他们去贩卖。”
苏泽问道:“这不是违背朝廷的盐法吗?”
按照开中法的要求,拿到盐引提盐的商人只能自己在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