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分子围绕在严世蕃身边,又在严党内部形成了一个小阁老派。
严世蕃如今是工部尚书,他只是国子监门荫的监生出身,在没有参加科举的情况下,能成为六部首官,这在重视学历的大明朝中后期,简直是打破了职场天花板的奇迹了。
严世蕃因为没有翰林官的身份,没能进入内阁,但是他的工部尚书也位高权重了。
工部是六部之中职权最广的一部,严世蕃除了要帮助皇帝修建宫观之外,工部还管理战舰修造,漕运船只的调配,管理全国河道水利工程,以及各地的官办铁矿、工坊。
而工部除了这些管理职能之外,工部也有收税的权利,这就是工部的“节慎库”。
严家父子能够长期执掌朝廷大政,最主要的原因也不是严嵩严世蕃的青词写的好,而是父子二人都善于给皇帝理财。
严世蕃能够执掌工部,也不是因为他土木学的好,而是因为他善于搜刮钱财。
嘉靖三十六年,皇帝下令将“罪官罚银”和“开中法的盐引收入”的四成分给工部,在严世蕃的阿谀奉承之下,节慎库几乎成为皇帝另外一个内库,皇帝的大笔开支都从节慎库中走,而严世蕃又不像是户部那样有各种怨言,而是积极的帮助皇帝搞钱。
严世蕃向皇帝建议,在江南派发更多的盐引,募集钱粮在东南抗倭。
皇帝准奏,命令南北直隶的盐场售卖盐引,这笔钱由南京那边自筹,用来补充抗倭备边银两的不足。
说白了,就是京师的兵部和户部已经拿不出钱了,就让南京这边把盐引拿出来卖一卖,自筹一些抗倭的经费。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上级负责给政策支持,经费问题由下级单位自筹解决。
严世蕃立刻让自己的亲信,带着政策和大额的盐引前往南直隶。
六月份,请了两年病假的张居正返回了京师了,他重新回到翰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