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却一点都不想要错过,用陈朝源的话说,这些都是“近乎于道”的大道理,也就是苏泽这样饱读诗书的读书人才能领悟的大道理。
“古之先民用泛滥的河水种植庄稼,才从渔猎中定居下来,有了耕种才有了语言,文字,才有了文明的火种。”
“有了城市,自然要防止河水泛滥,先民学会拦河造坝,将河水束于河道中,可为何大江大河日益泛滥,洪灾的记录越来越多?”
“我大明朝能推翻元朝,也是因为元朝水患严重,元相脱脱征集天下百姓修黄河。”
众人点头,这些年来大江大河经常泛滥,特别是黄河几乎是两三年一泛滥,年年都能听到洪灾的消息。
苏泽又在地上画上了几个圆圈说道:
“史书中有云梦泽、大泽,这些大泽为何消失,就是先民们围河开田,而原本这些大泽就有蓄养河水,在泛滥期间承担蓄水池的作用。”
“现在情况就是大江大河治河的频率越来越高,但是泛滥的次数越来越多,根源就在如今治河都是加筑河堤,这都是饮鸩止渴,河堤越高,泛滥决堤后造成的破坏越大,大河附近的一些城市,河堤都超过城墙,大河都已经成为悬河,一旦决堤就是一座城市被毁。”
众人听得触目惊心,但是联想到这些年来福建的水患,似乎苏泽说的有道理。
韩历问道:“汝霖兄,可有根治水患的办法?”
苏泽摇头说道:“或许在国朝初年还有办法,可如今这个世道想要根治水患,太难了。”
众人很快明白了苏泽的意思,如今朝廷的徭役都已经这么重了,更别说征集大量人员去治水了。
大元亡于治黄耗尽民力,这个教训大明读书人都隐约懂的。
去年京西的雪灾朝廷都派不出人手赈济,只能将灾民挡在京师之外,更别谈治河了。
韩历又问道:“可是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