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也不如苏泽了解,所以理解文章有偏差。
苏泽能够注释这么精准,也是靠着lv6的历史学和lv6的文学才能完成的,要知道在苏泽那个位面历史上,编纂古文观止的吴家两代人,耗时几乎一辈子的时光,这才完成了这本书的编纂工作。
而能和这本书相提并论的,就是南梁昭明太子编纂的《昭明文选》,要知道这可是当是南朝举官方力量,耗费了多年才选编出来的,而且还只是从前秦到南梁七八百年的文章。
不过《昭明文选》是诗词歌赋总汇,古文观止只是散文,但是南梁后还有隋唐宋,这都是散文名家辈出的时期,编写《古文观止》的难度可不比《昭明文选》低。
吴家叔侄也是给古文观止做了注解的,苏泽只是完善了一部分注解而已。
汪道昆继续翻看,接下来就是苏泽所写的评语。
“这评是汝霖兄做的?”
“一家之言,请伯玉兄斧正。”
为了能将自己的私货传递出去,苏泽用上了《六经注我》的被动技能,重点就在每一篇古文短短的文评之上。
为了更容易传播,苏泽用对答的方式,以“智叟”和“愚叟”两人的交谈,来点评文章。
苏泽所写的评语自然是精心挑选的私货,比如这篇《出师表》上,苏泽就用了一段对话。
愚叟:吾观诸葛武侯之政,与宋之王安石形似,皆效商、申之法,何以后世一臧一否?
智叟:无他尔,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
愚叟:皆用申商之法,何其异也?
智叟:诸葛亮用的是法家的权术,是因为蜀汉适逢乱世,只能用申商的学问治理蜀地。但是他本人没有私心,能够开诚布公的说出自己的施政纲要,对于犯错误的人都能坚持处罚,对于有功劳的人无论什么出身都会奖励,所以蜀地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