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忙碌,苏泽却不知道征收夏粮的事情。
征税,这自古以来就是考核地方官员的第一要务,虽然东南地区在倭乱威胁中,但是只要朝廷不下旨免征,夏粮征收就停不得。
一遇到了林清远,他就大倒苦水。
“苏相公,也不知道怎么这么倒霉,我抓阄抽到了去城南那几户庄子收税。”
南平县城四周的土地,南方水网最密集,田自然是最好的。
南平县城有南贵东富,北贫西贱的说法。南边土地的的主人非富即贵,所以林清远才一脸苦恼。
苏泽明白他的心思,是想要让苏泽到县衙去说项。
不过苏泽不准备掺和征粮的问题,这玩意儿在大明就是一个无底洞的难题。
但是要了解如今南平县城内的百姓矛盾,苏泽还是问道:“那面几个庄子的粮食这么难收?”
“何止是难征,去年的秋粮都没征全呢!”
苏泽看到城门边上的茶肆,拉着林清远去茶肆详细说。
茶肆的茶博士送上放凉的茶水,看到林清远吏员的皂色吏服,远远的躲到了外面。
林清远苦笑一声说道:“百姓畏我等如虎,嫣不知我们也有不如狗的时候。”
林清远大倒苦水:“城南蔡员外,他家的庄子土地最多,他家的粮也是最难征的。”
苏泽端着茶水安静的听着,林清远说道:
“蔡员外是南直隶六部员外郎致仕的,就他家的欠粮最多。”
很多人都认为明代优待读书人,优免读书人名下的土地田赋,其实这是错误的。
有功名官员能够优免的是杂役,并不是赋税。
大明朝百姓身上的负担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基于土地的赋税,另外一个就是基于人丁的杂役。
赋税很容易理解,就是土地产出粮食,按照比例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