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茶园主人喊去蔡员外家的茶园开会,最后也不知怎么就定下这样的分配供银方案,我爹还在契书上签了字。”
熊岳愤愤不平的说道:“木已成舟,我问我爹为何要在契书上签字,可是我爹怎么都不肯说。”
“我就气不过,为何我家茶园最小,反而要供八十两银子!”
林清材和陈朝源都沉默了,苏泽也明白了,应该是熊岳的父亲受了那个什么蔡员外的威逼利诱,这才答应了不公平的份额。
可是熊家又能怎么样呢,蔡员外虽然致仕,但是家中子弟也有中秀才的。
熊岳虽然读书,但是连个秀才功名都没有。
这种事情在大明朝到处都在发生,林清材和陈朝源根本不足为奇。
苏泽抬起头问道:“熊兄,上次你说你家茶园一年产茶多少的?”
熊岳一五一十的说出了数字,苏泽用“账房”技能估算一下,皱眉说道:
“熊兄,除去你家种茶的成本,以伱家的茶园年产出,怕是贡不上这八十两银子啊。”
熊岳低着头说道:“我爹说不行就少雇几个人,大不了自己忙些,只要能按照今年的价格卖出茶去,也能凑出八十两银子。”
苏泽摇头说道:“我看未必。”
苏泽又突然问道:“熊兄,上次你说有人要买你家茶园,就是蔡员外家吗?”
熊岳点头说道:“就是蔡员外,不过我爹没肯卖,蔡员外也没有多说,听说我在家读书,蔡员外还送了一册书给我。我爹说了以后就算不能读书进学,也要学蔡员外这样做个儒商。”
苏泽心中冷笑,看来蔡员外的想法昭然若揭了。
熊家的收入只有种茶这么一项,等到来年要贡银的时候,如果他们家的茶卖不出去会怎么办?
贡不出银子的熊家,这时候要么借高利贷,要么卖茶园交贡,没有第二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