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工匠实业学堂、译学馆等等。
和旧学不同,新学从始至终都要教授算学,而且不限儒家经典,而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诸子经典。
除学制之外,则是先修师范学堂,有老师才有学子,在九大理工学院要设师范课,培养足够的先生,各省首府在五年内,都设立师范学堂,保证师资力量的充裕。
“主要还是以官厂的三级学堂为主,因为只有官厂才能养得起这些学舍,等到师范学堂足够,再谋求三级学堂从官厂、京营、水师向府州县扩展。”高启愚提醒皇帝,不要操之过急,这活儿是个精细活。
上来就急匆匆的把这些学堂建起来,到时候没老师,也没学生,无法维持,全都荒废了。
八章八十四节,每一节高启愚都记得清清楚楚,并且把其中的关联都讲的一清二楚,讲到口干舌燥的时候,冯保还专门砌了两杯好茶。
这里面有一章颇为有趣,严令戒袭用外国无谓名词,皆要转译再用,以存国文,端正士风。
这里面就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比如泰西的教派,将他们的神(deus)翻译成了上帝,这样利于天主教的传播,而礼部研究认为,他们的神应该以他们的名字音译,比如陡斯(deus)、罢德勒、费略和斯彼利多为准。
这类的名词有很多,各地学堂严禁使用不正确的翻译。
“严格来说,没有经过朝堂册封的祭祀,都是淫祭,泰西的神没有经过陛下册封,是不准在大明腹地传播的。”高启愚作为礼部官员,详细的为陛下解释下,泰西在大明传教的非法性。
显然,罗马教廷是不可能接受他们的神,被大明皇帝册封这种荒唐的事儿发生。
整本奏疏,还有很多有趣的规定,比如任何私塾和家学,都不允许教授两本兵书,这两本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其他兵法不做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