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五百六十二章 压力山大的工部尚书

第五百六十二章 压力山大的工部尚书(6 / 11)

人的身上,这个时候,暴力就有失控的危险,工兵团营、官厂团造好不好?王崇古自己搞出来的,他当然会说好,但他同样要提醒陛下,藩镇化的可能。

晋党就是最典型的案例,谎报军情、刺王杀驾、大火焚宫,就为了自己那点私门之利,而李成梁当时已经具备了藩镇的基础,现在凌云翼正在向那个方向滑落。

解决的办法,张居正、梁梦龙也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六年升转调任,最多不可超过九年,频繁的人员调动,就是打乱完全地方割据的可能。

“王次辅所言极是。”朱翊钧认可王崇古的意见,王崇古的矛盾说造诣已经很高了,反复提醒着所有人,事物的一体两面,矛盾的广泛存在。

“陛下,工部呈送南衙织造局送奏大花楼提花织机图,请陛下过目。”汪道昆拿出了一本奏疏呈送到了御前。

朱翊钧细细研究了一番这个花楼,之所以叫花楼是因为操作的时候,一个人在楼下,一个人在楼上,花楼织机,在南宋的《耕织图》里就已经出现了。

大花楼是相对于小花楼而言,大花楼的结构更加复杂,一共由64个部件上千个构件拼装组成,在牵线结构、装造方法、提花操作及适应生产的品种等方面,各有不同,大花楼提花织机纤线较多,适合织更大、花纹更加繁琐的织物。

这是一种技术的进步,同样大花楼织机,也是全世界范围内,机型最庞大、结构最巧妙的机械,可以满足了整幅妆花织料的织造要求。

如此复杂的器械,即便是按图索骥,也很难去仿造。

朱翊钧仔细研究了下这个大型的机械,他看不太明白,但没关系,工部已经做出了样机,到了廷议之后,演示一下就很容易理解了。

“此物极好,一年能做几台?产量如何?织布几匹?”朱翊钧详细询问了起来,东西是好东西不能规模生产都是白瞎,好在这个楼车是全木质结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