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君你又不在京中,能出什么大事?”
林泰来感觉自己被内涵了,但他没有证据。
而后叶梦熊又说:“九元君你这次回朝,大概封爵不可避免了。”
如果以林泰来之科名、资历按部就班,前途是非常明朗的,无非就是侍郎、尚书、入阁,能不能当首辅看命。
偏生林泰来立了这么大军功,反而成了前程的变数了,文臣以军功封爵后路子怎么走,没多少惯例可遵循,也没什么明确制度。
比如说爵位是设在武勋体系内的,文臣封爵后到底算文官还是武勋,这定义就是模糊。
林泰来便答道:“我大明也没有硬性规定,文臣封爵后不能再继续做文臣了吧?”
叶梦熊说:“但终究还是太高调了,再说没有典制规定的结果就是,该怎么办全靠众人一张嘴来说。
这世上总是会有心怀不满的小人,不停进行非议。
他们肯定要说,封了爵就是武勋,不该继续在文官班位;或者说封爵后就当避嫌,不该再位列中枢。”
当过朝臣的都知道,按照朝廷的一般办事原则,遇到难以决定的事情,就优先遵循前例。
大明文臣以军功封爵的先例就那么三个,偶然性太强,参考意义也没那么大。
王阳明平了宁王之乱后,封为新建伯,最终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和南京左都御史。
更早的成化朝王越封为威宁伯后,官职大都在边镇当总督。再就是王骥,时间更久早。
另外还有个文臣封爵例子,乃是林泰来的纯正同县老乡徐有贞,不过并非是因为军功。
当年这徐有贞封为武功伯后,文臣官职还当到了首辅。
按道理说,徐有贞这个“文臣封爵还能入阁”的先例可能最适合如今的林泰来引用,但是徐有贞的名声太差了。
徐有贞的武功伯爵位是靠着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