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托盘里,内侍退下,赵拓这才抬眼看了眼匍匐在地的几位内阁大臣。「都起来罢,赐坐。」他语气干巴巴地,没办法,心里不爽嘛!
大早上这几位来报告:皇上,告诉您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先说好消息是安仁县收复了,坏消息是广信府丢了三个县,而且逆贼杨贺开始攻打抚州。
这种情况下难道还要让皇帝笑脸相待?
赵拓不是那种特别勤勉的皇帝,用不着大臣天天伺候着起早上朝。他给自己订的规矩每月有初一、十五两次大朝,然后就是每日卯时起与内阁成员至少一个时辰小朝。
如果遇到军国重事、严重天灾、边疆告警等等,可以另开特例大朝会。
岁初、上元、中元、中秋四个节庆日朝廷举行朝会大贺典,全体在京官员及外国使节必须参加。所以算起来每年有二十八次官员们有机会见到自己,难道还不够吗?
当然,有些部门的官员见到皇帝次数远比这个多,比如户部、兵部和吏部。
现在下面跪着的五位内阁大臣中,除去首辅杨缟,就有领户部尚书崔俊勇、兵部尚书姬国梁、吏部尚书韩谓,另一位是武人的代表五军都督府右都督、右柱国侯燮。
看着他们在内侍们帮助下爬起身,颤巍巍地在锦墩上坐了,赵拓暗暗叹息。自己的内阁成员们都太老了!
首辅杨缟就不必说了,崔俊勇今年六十六岁是最年轻的,姬国梁七十一岁已经上书请求致仕,韩谓六十七岁。
右都督侯燮则干脆是太宗起兵靖难时擎旗的旗手,资格算是最老,今年都已经七十二岁了!
但杨、姬、侯三位乃是先皇留给自己的辅政五大臣(另外两个分别是已经去世的杨仕真和前年挂冠隐退于江湖的曾阙),就算自己想换,也得找个台阶、机会,不能太损了先皇的面子。
再说,对这三个内阁位置的争夺朝廷大员们早开始布局,明枪暗战地进行了不知多少回合,赵拓只希望这种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