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朝鲜了。
朝鲜事事以中华为师。
所以这个国家的毛病其实和中华差不多,不,应该是更加严重——至少中华的科举是面向全民的,而朝鲜科举只有两班户可以去考,阶级固化更加严重,整个社会的精英就是一群百无一用的文人士大夫。
朱皇帝不反对读圣贤书,读一点忠君爱国的道理是很好的,朱皇帝很支持。
但是可不能读一辈子啊。
如果一国的精英捧着四书五经读到死,不参与生产,不创造财富,那这个国家可以发展吗?
朱皇帝可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去统治一个穷得叮当响的朝鲜。
要是老十四统治的是后世某个宇宙强国那样的穷光蛋朝鲜国,隔三差五的去找他大哥朱宜錾打秋风。
那也太让人恼火了。
金山总督府,金山城。
“大哥,现在可怎么办嘛,怎么那么重要的东西都丢了,我们是来投奔二叔的,不是去参加集体农庄的!”
在说话的是一名身材高大的青年,此时正一口口的喝着玉米酒,一脸的恼火的模样。
“算了,去集体农庄就去集体农庄吧,好歹也是个官。”
“九品官也算官?还要去参加什么培训,早知道就去成都算了。”
“九品官怎么不算官,横竖也就做到明年六月就回去了。”
两名青年耷拉着脑袋坐在金山城的酒馆内喝着酒。
他们正是李忠义的两个大侄子,李忠仁李大扒皮的两个好大儿李道、李德。
本来他们是来投奔好二叔李忠义的,但到了金山城发现手头的支票和身份证明居然被扒手给扒走了。、
这可不得了。
证明不了身份,他们好说歹说也没有人相信他们是来投奔亲戚李忠义的。
现在摆在他们的就是两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