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的老巢打造的。
未来也会是马六甲海峡总督府的驻地。
因此这些建设并不会随着他未来北上而浪费。
不过最受人瞩目的。
还是在不远处的大队大队的扛着火枪的青壮。
这些华人青壮已经换上了火红色的短身军装。
这种军装是朱道桦亲自进行设计的。
非常的简约。
整体是用棉布裁剪出来的,有一排黄铜排,下面是一天红色棉裤的裤子,小腿上打上绑腿,脚上是一双橡胶底的布鞋——朱老板很清楚橡胶这玩意儿未来的重要性。
所以他很早就购买了大量的橡胶。
同时也把橡胶种子带到了南洋。
在他的记忆中。
南洋这个地方是未来的重要的橡胶基地,气候算是非常适合橡胶生长了。
现在硫化橡胶的工艺也基本被摸索出来了。
用来做蒸汽机的闭气装置也许还不够。
但是用来做鞋底是够了。
三千六百多人穿戴整齐,扛着火枪,倒是颇有气势。
在这三千多人的前面,是几十名军服笔挺,军靴闪亮的华人军官。
三个步兵营,三个炮兵连。
每个步兵营下有三个连。
每个连下有有两个火枪兵排,一个猎兵排。
猎兵连装备的是鹿皮弹。
一张鹿皮包裹一个大铅弹两个小铅弹。
在没有膛线枪的情况下。
这种鹿皮包裹的铅弹也有非常不错的命中率。
火枪兵排装备的子弹则是用棉布包裹的,闭气性没那么好。
和鹿皮弹一样。
火枪兵排一次装填也同样是会装填进一颗大铅弹,再带两个小铅弹。
一次发射三颗子弹。
射程、命中率都有保证。
现在的朱道桦也是军服笔挺,腰上挎着宝剑,头上顶着钢盔。
后面还跟着几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