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皇爷,奴婢对这位杨先生颇有印象。”
“她十二岁入宫,入宫第三个月就在内书堂里任教习。”
“太监们交口称赞,都尊称她一声先生。”
“尔后就被调入女书堂里任教习。”
“而内书堂的太监,有不懂的地方,还会去找她请教。”
“她虽是官宦人家女儿,却不曾瞧不起太监,说话和颜悦色,有难题皆细心解答,从不觉得烦闷,也不持才傲物,嫌弃别人蠢笨。”
“是以在太监中口碑极好,很多向学的太监,都愿意奉她为师。”
“因为口碑太好,景泰二十二年,又把她请回内书堂任教。”
“她就身兼两职,两边任教,她教过的宫娥,都说她学问好。”
“就连翰林院里的先生,有时也自叹不如,认为自己的学问,不如杨先生。”
听完冯孝说的,朱祁钰皱眉:“宫中出了个女先生,怎么没人禀报给朕呢?”
“皇爷,这也算不得什么大事,自然不敢惊动您。”冯孝回禀,这件事确实是小事,朝野上下有才能的人太多了,民间更多,若人人都让皇帝知道,皇帝不得累死啊。
朱祁钰打开卷宗,竟然记录了这个杨先生的诗词。
一个女子,能得称一声先生,比男子难一万倍。
可见其人文学素养。
“这是十四岁女孩写出来的?”朱祁钰震惊不已,这是哪一位大才啊?
“回皇爷,这是做不得假的,宫中皆有证人。”
朱祁钰惊讶地看向唐皇后:“你看过了吗?”
唐皇后接过来,顿觉惊艳:“臣妾知道她有本事,却不知有这般本事。”
“本以为,被宫中称一句女先生,已经是了不得的了。”
“如今看完她的诗作,臣妾顿觉自己空活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