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要动孟加拉,李侃立刻摇头:“陛下,战线太长了,云南不是囤重兵的地方。”
“兵力越多,压力越大,反而云南会动乱。”
“再说了,中间夹着缅甸,不确定因素太多了。”
“还有一点,臣虽不知印度什么情况,但若孟加拉有难,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应该懂吧?”
李侃觉得不妥:“臣觉得,暂时消灭暹罗军阀,再行西扩,不着急的。”
朱祁钰不置可否:“都是小仗,良将就能解决。”
“当务之急,还是西拓。”
“但有于谦、王越、范广等人都在,东察合台汗国的地盘,大明早晚能一口气吃进去。”
“然后继续往西。”
“现在难的是移民问题。”
“自吏治大改后,朕已经没借口对民间强制移民了。”
朱祁钰摊摊手:“而且,像东北、百越、南洋这些地方,进行肤色融合,朕总觉得心里不妥当。”
“京师也有那样孩子,被民间蔑称为杂种。”
“杂种这等侮辱性的词汇,朕觉得十分不妥,这是分裂的根源啊。”
“大明户籍是随父亲的,只要父亲是汉人,子女就是汉人,女子嫁给了汉人,那么也就是汉人,汉人和汉人之间,没有任何区别!”
“老太傅在世时反复规劝过朕,只要会说汉话的就是汉人,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朕打算杀一杀这方面的风气。”
“李侃,伱上任后,朕交给你来做!”
李侃倒没想太多,微微凝眉:“陛下的意思是,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这样的孩子,多是庶子庶女,在家中本就受气,中枢干涉太多反而会给他们让他们的局面更难过。”
朱祁钰略微沉吟:“先内阁下旨,然后推出法律,并在民间普法,让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