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国公所忧虑的,朕也在思考。”
“这就是朕设宗录司的第二个目的!”
“改良教义!”
“朕要用宗录司,抓住天下教派的话语权。”
“然后,依着对朝堂有利的方向,更改教义,令其学新教,不许学旧教。”
“这样一来,无论百姓信仰什么,信的内容是什么,都在中枢的掌控之下。”
“有何可虑?”
朱祁钰笑问。
诸卿恍然,于谦仍然忧虑道:“陛下之策,是百年之策,却不能解决今日之忧虑。”
“百姓是盲从的,一个人信,就会鼓动很多人信。”
“久而久之,整个地方就被染色。”
“令其信仰容易,令其改信可就难了。”
“微臣担心,等陛下百年之策形成时,中原已无佛道容身之地了。”
“而佛道,才是我华夏人安身立命的东西呀。”
没错。
回回教的厉害,就在于快速染色。
大元能打下那么大的疆域,就跟回回教有着密切关系。
这个问题十分沉重。
朱祁钰也听进去了:“那邢国公有何高见?”
“微臣以为,可令人钻研其教义,但不许其在中原传教,等改良教义后,再放弃传教。”
于谦冷笑道:“倘若他们不愿,微臣愿意领兵,平其叛乱。”
“邢国公严重了。”
胡濙却道:“不至于走到杀戮的那一步。”
“陛下修改教义之策,想他人之所不敢想,甚是高明。”
“但陛下想过没有?”
“西海以西,如今尚未归属大明。”
“算是大明的敌人。”
“对待敌人,自然要残酷些才好。”
“那些从战乱中存活下来的,应该是顺民,而不是逆民。”
“陛下想用宗录司控制教义,想法没错,但太慢了,大明等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