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男女之间的消息。
一开始韩立就当听个乐呵,可是其中搭车一位婶子说出来的话让他精神了起来。
“你们不知道吧,咱们公社的缝纫社那边出了一件怪事。”
“啥怪事呀,我怎么没听说呀?”
“缝纫社的院子原先不是那个祖上出过大将军的胡地主家的吗,那个院子里面有一颗很大的松树你还记得吗?”
“知道的不能再知道了,前几年我还是缝纫社的一员呢。”
“最近那颗大松树一直流松脂,有人说是胡地主家的人都没了,松树在给他们流泪呢。”
“嘘,这话可不敢乱说。”
“咳.咳.,我可什么都没说。”
这个话题让马车上直接安静下来,不过韩立对这个消息很感兴趣。
他不相信松树为人哭泣这类的话,但是他最近做熏香有多少松脂都不嫌多。
于是到公社等这两位老乡下车以后,韩立专门去了一趟缝纫社那个院子。
缝纫社:在60年代末的时候我国开展互助合作化运动,缝纫社就因此诞生了。
但是在这个时代的缝纫机不但是大件,而且数量非常的少。
所以就有了农村成立合作社和高级社两种缝纫社,其实就是乡级缝纫社和县级缝纫社。
区别就是乡级缝纫社没有什么缝纫机,大多数都是靠手工缝制,县城的缝纫缝纫比较多。
这个时候可没什么外面的订单,就算有也轮不到红旗公社这个小地方。
但是有没有订单这个缝纫社也必须有,要不然就是跟不上脚步,不能和上级统一思想。
所以缝纫社在全国遍地开花般的成立了,这种情况下的缝纫社只能帮助一些不会做衣服的村民做衣服,用来体现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但是、又但是,因为布票的原因,大多数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