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给了吕宋人。”
言语间,还有些兴奋。
吕宋的地,不仅肥沃。
可以种红薯、种玉米,消耗地力,而不心疼。
还能种萝卜。
刘恪一拍脑袋,差点给忘了。
这次来吕宋,还是带着好几个任务来的。
这一阵子,光顾着搞钱搞钱,把大规模种植红薯、玉米给忘了。
幸好典褚还惦记着。
要不然又得多等一阵子。
刘恪连忙唤来傅玄策,叮嘱道:
“这红薯、玉米的种植,不要落下。”
“能种多少种多少,不要在乎地力。”
“看看这吕宋多灾多难的,保不齐哪次地崩、海啸大上一些,整个岛就没了。”
“趁着岛还在的时候,多种点粮食出来,吕宋人也能吃得更好。”
刘恪又将一封书信拿出,道:
“等到罗舍王回信,你就将这封国书送去。”
“吕宋金矿这么多,又没什么战事,肯定富裕。”
“大汉不同啊,连年征战,早就穷得揭不开锅了。”
“找他借点钱花花。”
有【负债累累】的天命在身,不借点钱花花,总觉得不好意思。
“汉债”这个东西,刘恪的看法是,欠的越多越多好。
傅玄策嘴角抽了抽,点头称是。
刘恪很满意,又夸了典褚一通:
“阿典,这次你做的很不错,朕都险些忘记了,当赏,回头朕将秋收的第一根大萝卜赏给你。”
典褚黝黑的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摇头道:
“末将没什么功劳。”
“之前在交州遇着华大人的时候,那老头就说过。”
“上面的人不劳作,只督促着下头的人干活儿,下头的人虽然在干活儿,但心里肯定不舒服。”
“如果上头的人,也一并劳作,又督促着下头的人干活儿,一起干,那下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