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战马确实已经被杀了,节省粮草,并且补充军粮。
但是,按照廉颇的建议,马肉被分配到了后方的军士口中。
前方的军士,统统吃上了粟米或者面食,还有一些风干的鸡肉羊肉等等。
那些骑兵的战马也吃到了参战以来,最满足的一顿。
黑豆干草敞开了供应。
如果一直按这个吃法,赵括的粮草只能坚持半个月。
但是这样做,带来的效果是显著的。
现在所有秦军都觉得赵军不缺粮了。
如果说,在长平大营的时候,赵括不杀降是为了驱逐溃兵协助进攻。
这次赵括不杀降,是真的值得秦军相信了。
也只有赵括的威望,能够让麾下的赵军在面对刚刚坑杀自己二十多万袍泽的秦军时,说不杀降,就不杀降,尽管心里恨得痒痒的。
但是不久前高平关那场大家都看得见的大火,还有中底层军官反复传达,让赵军明白了,不要杀降,把秦军放回去,消耗秦军的粮草,秦军快撑不住了。
而且,赵括不杀降,针对的是秦军的士兵。裨将以上,他一个不留。
向来大战,不管怎么样,只要投降了,高级将领都有很大的机会活下去。
刑不上大夫。
赵括这么做,虽然安抚了麾下赵军那颗复仇欲望强烈的心,但也让自己今后失去了投降的选项。
但是他完全不在乎。
秦军回去的降兵太多,按秦法,会连坐,但是大战之际,不可能按照秦法全部杀了。
而且他们是被白起放弃以后,深陷敌后,奋战到箭尽粮绝才投降,被放出后立刻回营。
于情于理,白起都没法下令处决回来的降兵。不然,秦军可能会再次炸营。
因此,那些秦军降兵回营以后,赵军真的接受投降这件事,传遍了整个秦营。等到白起下封口令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现在能挽救秦军命运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