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大功告成万事大吉了?”祝庸之突然又问。
这么一问,楚天舒就哑口无言了。他心想,能在《理论与实践》上发表,这已经非常有分量了,还能如何?
“聂特,聂特,聂特!”祝庸之伸出一个手指头在楚天舒面前晃了晃,居然操起了他所熟悉的俄语,听起来有点怪怪的,还顽皮地朝楚天舒眨了眨眼。
楚天舒看着他的神情,仿佛就看到了一些黎萌的影子,立即联想到黎萌的一些性格和举止得益于祝庸之的隔代遗传。
楚天舒笑了笑,说:“老师,我真想不到还有什么更好扩大影响的办法。”
祝庸之说:“我认为,凭这篇文章的水平和质量,应该可以组织一批专家、学者,召开一个专题研讨会,组织一批有质量的评论稿件,再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同时,还可以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传媒炒一炒。市长改选,社会舆论也很重要,在群众中知名度高了,代表们投票就理直气壮了。”
听了这番话,楚天舒想起来祝庸之还是省**委员,省政府参事,对于选举方面的种种细节,也是了如指掌。
“如果召开一个专题研讨会,时间是否来得及?会很麻烦吗?”操办专题研讨会这种学术界的活动,楚天舒完全没有经历和体验,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时间不是问题,一点也不麻烦。这个方面的研讨会,一般由省委党校理论研究所牵头和临大哲学系联办,所以我才要让你去找一找陈金辉。这种事情作者方面不宜出面,只负责筹集部分经费就行了。”祝庸之想了想,又说:“可能的话,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到个场,如果不能出场,请他出一份书面发言之类的应该问题不大。
“真的吗?”祝庸之一言既出,就连不太懂得官场奥妙的宁馨也惊喜万分了。
“绝对没问题!我指导下完成的文章,绝对够发表的水平,也一定能在理论界引起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