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世界各地,在一八一四年法国皇帝拿破仑战败后,被英国人流放到大西洋中的孤岛圣海伦娜岛后,那时该岛上已有被掠卖去的中国劳工,并且自一八一二年起3年间,每年都有300多名中国苦力到达该岛。
在鸦片战争前的明清朝廷是禁止中国劳工出国的,只不过同禁止鸦片走私贸易一样葡、英等国商人起初只能偷偷摸摸地进行运送,而在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殖民国家从中国掠卖人口的活动急剧发展,并于一八五零年至一八七五年间达到了**。
战败的清廷此时已沦为半殖民地以至于禁止贩卖人口的禁令名存实亡,于是澳门港的苦力贸易活动更加猖獗,特别是在咸丰二年(一八五二年)厦门人民开展了反抗掠卖人口的斗争之后澳门便成为清廷最大的苦力出口港。
苦力贸易更使澳门商业迅速畸形发展以至于大批专门在贩卖苦力生意中投机取利的各国商人涌至澳门,他们公开设立了“招工机构”来从事这桩罪恶买卖。
据广州英国领事馆通事梅辉立估计在一八六五年时澳门有8至10家招工馆(也叫猪仔馆),而在一八六六年增加至35-40家,后来到了一八七三年的时候已发展到了300多家,而经营苦力贸易的商人达三四万人之多。
同年古巴和南美几个沿海国家相继在澳门设立了5个代理机构,分别“代表这些国家内务商业团体的利益,从澳门装船出洋的苦力就是运往这些商业团体的,他们收到苦力之后再转手卖给肯出最高价钱的主顾。”这些澳门的代理机构“把招工业务分包给他们雇佣的中国土著人口贩子或苦力经纪人。”这样过去的非法偷运就变成了“合法招工”,被掠卖的苦力变成了“自由移民。”从此,贩卖人口贸易活动更加肆无忌惮,数目以数十万计。
根据葡萄牙官方公布,从咸丰六年到同治十二年(1856-1873年)的17年间,从澳门港运往古巴秘鲁的苦力就有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