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的风格的影片。
马修转入正题,问道,“扎克,你研究过了插话小说,有具体的想法了吗?”
扎克-施耐德打开公包,取出几张画稿,交给马修,“我已经有了一个框架。”
接过画稿,马修翻开看了看,这是几张扩大版的分镜头图稿,图稿的色调与背景,与记忆扎克-施耐德在影片惯用的,非常非常相似。
画稿不多,只有五张,不过当他看到最后一张时,还是眼前一亮。
三百名勇士奋战到最后的几人死于乱箭齐发,应该是列奥尼达的强壮男人身数箭,依然发出愤怒的吼叫。
内容很寻常,但搭配画稿独特的色调,却给人一种热血贲张的悲壮。
甚至,马修看这张画稿,远前些天的画展的画更来感觉,英雄未必是笑到最后的的人,画稿是一场波斯人对斯巴达人的屠杀,却震撼人心。
不说别的,扎克-施耐德的绘画功底相当不俗。
当然,这只是马修的观点,放在绘画界,扎克-施耐德这悲壮的画稿,恐怕还抵不那些后现代派画家几条莫名的线条。
马修盯着画稿,忽然想起了专门找来的原作者弗兰克-米勒的资料,悲壮的英雄史诗是弗兰克-米勒最为擅长创作的类型,他的代表作品里面总是充满悲剧英雄。
如,在支撑起一个时代蝙蝠侠传说的成名漫画《黑骑士归来》,老迈的布鲁斯-韦恩已经退隐多年,却因种种原因不得不重出江湖,和各种恶势力搏斗,其的**一幕,是衰老的主人公大战昔日战友超人。
弗兰克-米勒最擅长塑造的人物角色,是那些不管多么努力,最后总是无望的败给命运的悲剧英雄,他们输掉最后的战役,却赢得人心。
毫无疑问,列奥尼达是这种类型。
“我个月跟弗兰克-米勒接触过。”扎克-施耐德看到马修的视线从分镜头画稿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