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扰当中,俄军一点点靠近拱宸城。而他们越接近拱宸城,周围的景色就变的越异常起来。
斯科别列夫没到过这里。但基里连科是来过这儿的。那时候的拱宸城,给基里连科的唯一印象就是土地肥沃。地广人稀。大片大片肥沃的土地空置,无人耕种。零星的几块农田也是散落的。但现在呢?土地却连成大块。在田地之间很明显有尚未完工的工程。看样子很像是水渠之类的水利工程。给分成一段一段的,让基里连科一时想不明白,中间的落差到底怎么解决。
这些疑问都只是小问题。基里连科、斯科别列夫等人更关注的是这些田地的总面积。农田多了,粮食就多了;粮食多人,人口就增加了;人口增加了,城市便更加繁荣了。这块地盘更加繁荣了,也就更能支撑众多的军队驻防了。
这就像俄国人在西伯利亚。没有城市做基础,就不可能长久的屯驻太多的兵力。中国人的‘实边’做的很好。这才几年的时间,就大变了样子。
斯科别列夫对现在的新疆是知道很多事的。中国政府大力鼓励兴修水利,给无地的百姓划分土地,鼓励马耕。伊利腹地的变化真是中国人这两年一点点干出来的。
往日的时候,斯科别列夫还会对‘兴修水利’保持轻视。在他眼睛里,新疆的百姓跟中亚的土著一样都是愚蠢的透顶。俄国人在中亚进行高压统治,很难大规模的发动人民,而光靠政府的努力,做这些基础设施显然是杯水车薪的。
秦军在新疆的统治建立还不足三年,比之俄国人在三汗国的统治时间都差。斯科别列夫很难想像在这种不牢靠的统治组织下,能让‘兴修水利’落到什么实处。直到他现在亲自看到这些农田,见到尚未完成但是规模甚大的水利工程,斯科别列夫才明白自己错了。中国政府在新疆的统治能力远不是俄国政府在中亚能比的。他们能组织起人来进行认真的建设,而并非敷衍了事。
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