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穿越1862 > 第四百六十六章 ‘我大清’来者不拒!

第四百六十六章 ‘我大清’来者不拒!(4 / 5)

在安庆,不肯动弹。似乎并没有‘趁人之危’的意思。

李鸿章这时候已经到了淮安,整个华北的淮军各部,如若汇入大海的江河,哗啦啦的流进‘淮安城’。

据淮安这个军情处位于苏北的唯一站点来报,淮军兵力已经超过了四万人。

其中步兵主力为李鸿章的亲军一系,即李鸿章在淮军初创时期的督标亲军,和担任了江苏巡抚后的抚标亲军。再由就是淮军站稳脚跟以后的护军营,现在统一由李鸿章的表弟兼妹夫张绍棠统领,手下有周良才、黄元良、李胜、颜邦桂、张文宣等将。

这些人本来已经纷纷出人头地,比如说混的最好的李胜,带着李鸿章的两营亲兵历经多年苦战,部队扩充,定名‘胜字营’,已经升为记名提督,赏赫勇巴图鲁名号。正一品封典。

但现在李鸿章一收拢,全成张绍棠手下一将了。

李鸿章亲军总兵力接近万人,装备精良。

再由就是潘鼎新的鼎军。作为淮军立军时候的基本盘之一,潘鼎新在淮军中的地位不逊色刘铭传多少。是李鸿章嫡系中的嫡系。现有步队十六营,马队三营,兵力达到万人。步队由吴从发、唐宏成、潘鼎立、聂桂荣、韩照扬分统。马队由万国顺统领。

然后是杨鼎勋的勋军,全军建制是步队十五营、马队三营。加上炮队一样高达万人。只是杨鼎勋其中五营步兵驻扎于扬州一代,被秦军早就一口吞了。现在是步队十营、马队三营,加上炮队,拢共七八千人。

据军情处来报,杨鼎勋是一门心思的要报仇雪恨,声调叫的很高。而若纵观原时空的历史,在淮安的诸多淮军将领中,他杨鼎勋却是最应该感谢刘暹的那一个。如果不是刘暹改变了历史,杨鼎勋早十年就挂了。原时空里他是死在了平捻战事之中。

再由就是聂士成率领的武毅军。后者本是李鸿章的六弟李昭庆一手带出来的,湖北之战中的叶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